Day7
依依不捨準備離開哈哈比,有水源,又是松針鋪地,視野又很不錯的絕佳過夜地點
6:25 出發,跟著古道往雷波斯的方向走,而往大分方向的古道很快就崩落
6:55 疑似田中金兵衛紀念碑基座,找了一下沒看到石碑。繼續跟著古道上升,遇到有些阿雜的地方都還可以過
7:45 約H1600,前方崩塌又雜亂,跟不到古道,開始往上爬,橫渡過一個崩溝,持續向上
雖然我們知道山獸的紀錄有提到書上的圖、航點、高度都是錯的,就不往書中的點位爬,同伴出發前猜想了一個位置,所以想說往猜測的稜線(儒潤山北偏西的那條)爬去,應該會遇到古道吧?
8:45 都爬到H1750了,奇怪,怎麼都沒遇到古道,已經到預定的稜線了,這兒很緩,古道不可能崩掉吧?我們兩個分別上下沿稜找了一會都找不到,難不成在更下方
這樣找不是辦法,於是我提議,既然我們目前高度都已高於魯崙,不如就先腰繞至魯崙稜線,找到魯崙後,再沿古道去找雷波斯吧!畢竟魯崙的位置是確定的,書上標示的沒有錯。
9:10 開始往東腰繞至魯崙上方的稜線
9:37 魯崙駐在所
這是個比較方正小巧的駐在所,駁砍疊的相當紮實且壯觀
先輕裝沿古道往北去看關儀三郎紀念碑,感謝92中興的熱心把石碑搬上來。前方一顆大倒木,然後就是魯崙大崩壁了
09:55 回到魯崙
對照一下日據時代的魯崙駐在所
![]() |
作者:毛利之俊 發佈於《開放博物館》 |
「魯崙」源自於布農族語「Rurun」,意即「稜線高處」、「山脊尾端」;而就地理位置來說,魯崙位於新仙山向北延伸的尾稜上,且正好是拉庫拉庫溪與支流伊霍霍爾溪的分水嶺,故視野良好,並有重要的戰略地位。
魯崙駐在所是大正11年(1922)增設的17處駐在所之一,設立背景乃和一年半前的關儀三郎遭襲事件有關。從該張照片可知,該駐在所的周遭環境整理得非常整潔,舉目遠望想必也是壯闊的山林;而就駐在所本體的建築而論,其屋頂採用四面皆鋪設屋瓦的「寄棟造」(又名「四坡水」),大門上設有「切破風」,外牆與推拉門之上則設有雨庇。此外,該駐在所屋頂正脊端點和切破風尖端皆設有尖頂飾,前者為Quad型,後者則為錐狀。現今該駐在所已不存,僅餘幾堵石牆和陡坡石階供旅人緬懷。
走西側約60級的階梯下至古道,可惜後半段被雜木掩蓋,很可惜,感覺60階階梯會隨時間消失....
雷波斯駐在所,設置於1922年,於1925年撤廢,竟然只存在短短三年。在文獻上並沒有太多關於駐在所的記載,也沒有找到舊照片,是一處被遺忘的駐在所。雷波斯之命名,源自於布農語「ribos」,即原生林之意。
目測往哈哈比方向的古道仍然完好,應該可以跟著走一段後才會遇到崩塌。而且沿著差不多的高度走,接到哈哈比的古道,應該是沒有甚麼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