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6:XXXX年XX月XX日
雖然天氣不好,陰陰霧霧的,但一路仍是開心地走著...
布農語hugai為「濃霧」的意思,直接說明了這裡的環境特色。日警則以此音譯,命名為「抱崖」(hogai)。
6:25出發,天氣很陰,但沒有下雨
6:29 花蓮港廳巡查圖師八藏、河合正一戰死之地紀念碑
7:18 過溪
水很小,很好過
8:15 十里駐在所
十里(tosato)是日本直接命名的駐在所,指的是從玉里至此地恰好是10日里(相當約39公里餘),有時在地圖上看到「土沙多」,則是日文音譯而來。
駐在所座落於伊霍霍爾溪谷右側的小高地上,北、西、南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壁,地形相當險要,遠望有如一座堡壘。
附近的環境因伊霍霍爾溪谷地形封閉影響,經常是雲霧繚繞,非常潮濕,樹上松蘿密佈,形成越嶺道另一種特殊的霧林景觀。
我們在這裡玩了一段時間,也順便休息
![]() |
有如一座城堡般,聳立在古道旁 |
走著走著,天空漸漸開了,藍天出現
可以看到新康山呢!

9:15 橋上,視野超好,拿出地圖認山頭
9:23 卡雷卡斯駐在所
卡雷卡斯(kanekasu)是日文讀音。1922年日警為加強山陰與石洞駐在所中間的防備,增設了卡雷卡斯、十里及三四溪等3處駐在所。
其中,卡雷卡斯駐在所位於土沙多山之西北稜上,僅有一階平台,規模甚小,設立三年,旋即又遭撤廢。
9:39 鐵橋上有些破損,小心通過
9:58 山陰駐在所,只看到帆布獵寮
「山陰」(sanyin)為當時日人直接命名的駐在所。這裡環境因植被濃密而鬰蔽,且位於新康山東面可可爾博山之北面,正所謂「山北水南謂之陰」,故名之。
駐在所設於越嶺道上方約40公尺處,共有兩層平臺,主要建築已不存在。
10:05 山陰橋
10:29 多土袞駐在所
布農語dogun為「樹頭」很多的意思。1921年八通關越嶺完工後,為加強監視警戒,隔年於此增設多土袞駐在所,以縮小相臨駐在所之間的距離。
駐在所位於拉庫拉庫溪南岸兩大支流黃麻溪與伊霍霍爾溪的分水嶺,地勢突出,擁有得天獨厚的展望視野,可眺望北岸陡峭的山勢,與北岸支流馬戞托溪匯入主流的壯觀景象。
可惜走到此時,已是雲霧籠罩,什麼風景都看不到了。
沿著坡道走上去,一大片空地沒什麼遺跡,不過這裡有良好的手機及網路通訊,結果我們在這邊逗留了一陣子,順便上網傳照片給山下的朋友報平安。
11:23 簡易木梯往下後,再爬回古道
11:27 破損的棧橋
11:33 戰死紀念碑.大正八年(1919年)故花蓮港廳巡查野尻光一、隘勇潘阿生、 潘阿武、潘納仔等戰死之地
11:38 綠駐在所
「綠」(midori)為當時日人直接命名的駐在所,這裡海拔約1,300公尺,多闊葉喬木,四季長青,綠意盎然,故名「綠」,有時也會以日文音譯為「美托利」。
綠駐在所為八通關越嶺道上規模較小的駐在所,座落逾越嶺道上約8公尺的凸稜上,僅有一階平台。
11:50 過溪,溪旁有一傾斜的鐵橋已無法使用
12:17 瓦拉米山屋
山屋旁的一株櫻花樹盛開,很美,可惜霧氣瀰漫,拍不出它的美
Day7:XXXX年XX月XX日
悠閒地從瓦拉米山屋踢出去,霧雨時下時停,我和山友B撐著傘走,因為從瓦拉米到登山口的路都很好走。
6:45出發
9:50佳心
11:30登山口
沒想到竟然完成八通關古道全程啦!真的是超級開心的!
這一路回憶滿滿。
上一篇:【日。八通關古道】Day5
下一篇:【宜蘭走走】聖母山莊、三角崙山
回首頁
2 則留言:
卡雷卡斯(kanekasu)是日文讀音。「1992年」日警為加強山陰與石洞駐在所中間的防備,增設了卡雷卡斯、十里及三四溪等3處駐在所。
1992年是否為誤植?
哇!的確是手誤打錯,更正 1922年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