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18.2024

【蘭雲賽珂日八】D6 仙人掌隧道 哈哈比




Day6

6:30 離開賽珂駐在所,出發

沒想到晚昨反潮嚴重,是這趟行程以來第一次外帳反潮


6:38 很快的下到闊闊斯溪,兩岸遍佈沙礫,對岸還有2道土黃色的水流下,不知是有含有什麼礦物。



我們倆直接脫褲子、脫鞋過溪,水大概深到膝蓋


續行,上切河床,有布條


這邊也有些家屋遺址。往北走到一明顯小稜,往東開始陡上

上至約H1450,是另一層平台,亦有些家屋遺址


8:03 進入大片蕨海中,慢慢朝東北斜斜上切。蕨海有點溼且密,看不清腳下,只能盡量找獸徑或有露出一點地面的路走



8:35 接上華巴諾西北向的主稜

8:50 沿稜線往北,抵山字水泥柱。展望很好,小休


在這裡竟然發生走錯事件,一開始下錯稜,很快發現不對,回到正稜後又不小心跟到獸徑往西偏,後來才又真正回到正稜往北下才對XD


9:13 瘦稜陡下,曝露感大



下至H1450,轉東續下接上華巴諾的路䤼,在溪左往北前行

9:52 大分吊橋。吊橋上看到哈哈比大崩壁



10:00 殉職者之碑



因為打算等等從這裡找下溪路,所以在此放重裝,輕裝去闊闊斯隧道。



10:23 眼前出現仙人掌啦! 驚呼!

為什麼在古道上會有這片仙人掌呢? 走了那麼多古道,從未看過有這麼大片仙人掌,是日據時代某人在這邊種了仙人掌? 或是仙人掌的種子自己漂到了這裡?

我們在此來來回回拍照許久....




仙人掌通道後方就是闊闊斯隧道,通過隧道後,就是雜草叢生了,以前有吊橋連接,可以一直走到賽珂駐在所。

沒錯! 從往大分的古道上岔出來後,經闊闊斯隧道,都屬於賽珂支線,那為啥隧道不叫賽珂隧道呢?





10:56 回到殉職者之碑。休息吃點東西


11:10 續行

往下走到一個平台,發現離下方河床都太陡峭,於是沿著邊邊走,看有沒有好下切的地方

同伴從一個超陡峭的地方,架繩下去,但土很鬆,腳踩下去土就鬆掉,她靠著拉緊繩子下降下去。




我在上方看到覺得超級無敵可怕,不想走這裡啊! 我不要去哈哈比了 XD

但還是硬著頭皮跟著下,先把背包吊下來,然後人在下,但土實在太鬆,下的同時拉不緊繩子就滑下去了 (可能是因為我體重重,我撐不住自己的體重阿),結果右手無名指因為抓繩拉扯之下傷到,痛到直接飆淚

想想之前拉繩下沒抓穩,也是割出深深的傷口,那時我都沒有哭,但這次真的好痛

甚至想要先把背包背起,去下方比較平的地方休息時,想要把大背包的腰帶扣起來,右手指一用力,又是劇痛,再度飆淚痛哭


怎麼辦? 還要繼續走嗎?

我們原本預計下溪後去找上哈哈比的稜線,這段沒有航跡,是事前同伴自己畫的,反而是我們這趟行程中最不確定、最有挑戰的一段

但我的右手現在無法出力,一動就痛,還可以走嗎?


其實要撤退也行,畢竟我們就在大分這附近,沿著古道出去就是相對確定又清楚的路了


休息了一下,決定不要冒險,撤退好了

但剛剛下來的地方實在太陡,我無法從這邊爬回去,於是同伴輕裝再往後看看,有沒有比較沒那麼陡的地方可以上去


我在原地休息著,過了好一段時間,原來連拿水壺都無力的右手,好像漸漸好轉了!!

我試著用右手去拿東西,握東西,只要無名指不彎曲,就無礙,好像可以繼續走!!??


等到同伴回來,她說往後面有一處相對較緩的地方應該可以上去 (哀...若是我們剛剛不要從這邊下,再花點時間往後找,就不會發生這個意外了)

我跟她說我的手指狀況好轉很多,應該可以繼續走,同伴也是擔心地再三和我確認


12:50 背起背包繼續,右手就只用三指拿握登山杖,無名指和小指就盡量不要彎曲、不要碰到

朝東偏北往溪走去,靠近溪邊的大片河階地還蠻漂亮的且松針舖地


13:05 跟著一條明顯的獸徑下到了溪邊,竟然有疊石記號!對面就是哈哈比大崩壁。




我們一樣脫褲子過溪,這裡是闊闊斯溪下游,水比較深,大概到大腿,過完溪坐在大石上晾,太陽很大,很快就乾了。




13:25 續行,至崩壁的北側邊緣,跟著獸徑上河階地,一樣也有疊石記號!

13:45 抵達預定要走的稜線,跟著動物踩踏過的痕跡開始陡上。(這邊就沒有看到疊石了)


有點阿雜但還可以,部分土有點鬆但還算踏實。左側出現明顯乾溝,這溝是哈哈比所在下游的溪溝,心裡不禁擔心不會沒水吧~~(92年中興的紀錄裡有提到哈哈比的溪溝有水,但近期山獸去的紀錄並無提到)

沒多久我們倆都聽到了水聲,才放下心中大石


稜線的土又陡又有點鬆,雖然我已經盡量不用到右手無名指了,但有時還是需要拉或扶,就會痛一下、大皺眉,但可以忍受



14:10 稜線變得比較乾淨紮實了,繼續向上。原本位於左側溪溝轉向變成一片山壁也聽不到水聲了


14:43 接近H1400時,稜勢變得不明顯,且越來越陡

心中不安感擴大,抬頭看著上方,古道在哪裡? 哈哈比在哪裡?
不禁懷疑起我們是否走錯稜,今天晚上有地方紮營過夜嗎? 沒有水怎麼辦?



陡上之後發現左側有一條明顯的腰繞路,一開始以為可能是古道,後來發現是非常紮實的獸徑

往上看起來非常陡峭,腰繞路很窄,也怕土石不穩,也不確定過去後有沒有路,於是同伴下背包輕裝走去看看

我在原地等待,看著同伴順利地走過去,人消失在轉彎處,沒過多久,就聽到她興奮地說:「哈哈比 到了!!!」


「呼~~幸好!!」


同伴走回來之後,背起背包,跟我說有一跨需要很小心

我小心翼翼地走完腰繞路


原來過去轉彎處後,就會看到一個較垂直的上爬,但有踩點有東西可抓,所以不是太難

一上去,就看到樹上掛個鍋子

再細看,是古道上下,往下就是去哈哈比駐在所啦!!






哈哈比駐在所,設置於1920年,於1944年撤廢


倒塌的木造建築




看到溪溝上方築了壯觀的駁坎,一開始還以為是防土石崩落的措施,後來看我們出發前印出的資料,發現它是道路,連接上方古道的道路,所以兩邊的古道都可通哈哈比






看一下以前的哈哈比駐在所

作者:毛利之俊  摘自《開放博物館


「哈哈比」源自於布農族語「Hahabi」,即「稜背的谷地」之意。對比地理環境,哈哈比確實位於新仙山稜線背側的闊闊斯溪溪谷右岸,也因為地處溪谷旁,故取水十分便利,成為哈哈比駐在所的一大優點;由於道路行經該駐在所及崩壁後,即橫越闊闊斯溪到左岸,故就照片中的地勢與方向來看,這張照片應當是在溪谷對岸高地拍攝的。從該照片可看到,駐在所四周皆密布著鐵絲網。從右側的入口進入,則依序可見石造儲藏室、獨棟官舍、雙併官舍及屋頂採用「寄棟造」的駐在所本體,建築物前後並設有石砌駁坎各一排;今日該駐在所的重要之處,乃在於其木造建物並未全部消失,其獨棟官舍雖已倒塌,但「切妻造」屋頂及雨淋板牆壁構架都看得出原本的型態,殊為珍貴。

以上摘自開放博物館



溪溝往下走一點,就有穩定活水源,我們取水


原本是想搭在哈哈比駐在所,之前看書上的照片,看起來很適合紮營

但實際上到了後,哈哈比有點潮濕,草也長起來了

於是我們決定回到剛剛的古道那邊紮營

松針鋪地又乾燥,非常舒適


15:42




而且後來發現竟然可以從我們紮營的位置,眺望到大分

那就表示從大分也可以看到哈哈比這裡囉!!??


古人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,兩個駐在所互相遙望對方





上一篇:【蘭雲賽珂日八】D5 賽珂駐在所

下一篇:【蘭雲賽珂日八】D7 魯崙 雷波斯

回首頁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