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板山三星古道
橫越桃園市復興區和宜蘭縣三星鄉的角板山三星古道,始於1911年闢建,西起角板山、東至三星,全長約125公里,為日治時期最早開鑿的理蕃道路。
日治初期,臺灣總督府開始調查東西交通路線,其後,運用理蕃計畫編列的經費修築通往宜蘭的橫斷古道,主要行經泰雅族的傳統領域。時至今日,角板山三星古道的多數路段,皆已被北部橫貫公路所取代,僅存明池到英士村的路段,但長年未有人使用,路徑已不甚明顯,並且,多處崩塌不易通行。
以上摘自⟪尋路.循路 臺灣原住民族古道空間資訊網⟫
前言
原本打算走兩天一夜的,但星期日晚上我有事,山友怕塞車趕不回台北,所以我們星期五晚上在登山口睡覺時,臨時決定走星期六一天就好。
5:30 出發,決定直接下切溪,再上切到古道
很快 8:40 來到大正橋頭
大正橋西端橋頭
大正橋建於大正5年(1916),為角板山三星道路上的一座鐵線吊橋,位於大正駐在所和瀧上駐在所之間。橋身已完全損毀,僅留東西兩端的橋頭,與溪谷落差約20公尺。日治時期的角板山三星道路目前大部分已被北橫公路取代,只有明池到梵梵之間的路段沒有跟北橫重疊,因此還有斷斷續續的路跡,但途中崩壁甚多,難以全程暢通。此段道路較易造訪的遺跡就是大正駐在所和大正橋,從明池附近的北橫公路上下切梵梵溪上游支流,再上切到古道,不久即抵達大正駐在所,再繼續前行就是大正橋。大正橋再往前古道即崩毀。
以上摘自⟪國家文化記憶庫⟫
三人在大正橋玩耍拍照,山友決定將壓在橋上的倒樹鋸斷,希望已經107歲大正橋頭可以繼續屹立不搖幾百年
![]() |
大正五年五月成工 |
待了約一小時,回頭去大正駐在所
因為之前看地圖,看到芃芃溪對岸稜線有隘路經過,想要去看看
所以我們從古道下切,自己找路再切上對岸的稜線
但遇到地圖上看不出來的地形......XD
陡陡上切完來到一塊很大的平坦地,地圖上也是顯示如此,但看地圖以為走完這塊平坦地可以順順接到稜線,沒想到突然出現陡峭的溝,只好拿出繩子下去
沿著溝向上爬去
其實最早,我們是有打算從芃芃溪沿著那條溪溝向上爬到稜線的
但看著地圖上那塊很大很平的地方,有點好奇,就決定往那邊走看看
結果沒想到還是要下到溝,而且還很陡峭
接到稜線,先向下走,四處看看,不一定要走在稜線上,看看會不會有什麼遺跡出現
首先同伴發現一瓶酒瓶
接著我們在樹上發現「礙子」!!!!! 被大樹卡得很緊
哇!改不會這裡就是蕃地圖上的隘勇線吧!?
因為時間,所以我們沒有一直往下走下去,且植被變得較雜亂了
就決定回程
15:23 回到大馬路
上一篇:【新太平】Day2:獨立山鐵道與索道
下一篇:【八仙山林鐵】Day1 眉原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