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23.2020

【探。八仙山林鐵】D4:伏地索道、中平工作站


第四天,從清水臺起步,沿著伏地索道下山回到佳保臺......



6:10 出發,向上爬回鐵道


7:03 回到鐵道。小休一下


7:08 續行即是崩塌1
往上找路,橫渡卡住,再往上繞,再橫渡,有點大範圍的崩塌

7:28 通過崩塌1,接回鐵道

7:35 崩塌2
完全看不到對邊的林道在哪裡,不知道該往哪走,也費了一些時間


7:46 通過崩塌2,接回鐵道

過崩塌好累哎~

印象中有一個崩塌超濕滑,我在橫渡的時候,還不下心滑了

往下滑了一段,好險被一根樹枝卡住,不然會往下滑更多,但因為同伴已經離我有一小段距離,靠自己想盡辦法爬了起來,雖然摔得有點痛,但還是要繼續走....。



8:05 崩塌3,上繞通過

每過完一個崩塌,心裡就祈禱,希望不要再有崩塌了呀~~~


8:14 人包分離鑽倒木


8:20 過倒木群1

8:27 過倒木群2。駐在所近了




我們兩一致覺得從黎明到斜頭角這段林鐵實在不好走,比起我們走的旭個丘那段,不過旭個丘前後的林鐵也都崩掉了,所以從旭個丘到白岩的林鐵情況如何,就不得而知了,希望有人可以去探探囉~~


8:35 八仙山駐在所。小休
來好幾次了,就沒有拍太多照片了




8:45 續行
因為第一伏地索道上半之前走過了,所以這次決定走傳統路下到木馬道再去接伏地索道



9:40 木馬道
休息一下,等等從這兒往右(北)

10:00 續行
右轉木馬道,去接第一索道的下半段。(上次有走過:【二訪八仙山駐在所與伏地索道】

10:04 接上伏地索道開始下坡
我走在前面還差點錯過....XD


10:23 坡度趨緩,是上次探到快要轉彎的地方,續行就接上中平線了


中平線是沿著等高線繞行,平緩好走


10:35 左側有一長方型磚造物
應該是蓄水池



10:43 中平工作站
好多酒瓶、瓷器等










10:54 木炭窯


10:56 路旁有排排站好的酒瓶
讓人想到保齡球瓶? 不過當然我們捨不得啦!







以前的中平工作站
翻拍自《八山林場史話》一書



11:00 索道頭,應該是第二索道的吧!
平緩的路結束了,要陡下第二索道了




在要下去第二索道的附近


不知道這是什麼東東



這段感覺是架高的索道但崩壞了,有看到散落的枕木、大鐵釘、鐵輪等遺跡,但它沒有伏地的駁砍可以走在上面,我們只能抓方向一路陡下。這段超陡的,土又好鬆。

不知道這是什麼


11:48 下到平緩處,有黑色水管。往北,走在駁砍砌成的步道上 (應該也是鐵道吧)



11:52 索道頭,這應該是第三索道的





11:55 第三伏地索道下坡處駁砍,又要陡陡下了

越往下伏地索道漸趨消失,有出現布條可跟,很新但不多,要稍微找一下,可適時的提供指引。






12:37 下到有一小瀑布的地方,路變平緩,已接近佳保溪。跟著地上水管走




12:50 左側一堆木製的梯子,還是說以前這邊有個建築物?



看到對岸的木棧步道,印象中這個木棧道封閉了,沒想到還驚見遊客


找路下溪


12:56 過溪,非常好過


13:00 接上步道
一開始沒搞清礎方向,差點往左 靜海寺走,後來看了一下地圖,發現往右下去,就可以直接到遊客中心


13:15 遊客中心
準備等客運下山回谷關啦~~




有別於阿里山與太平山,八仙山擁有所有日治林業運輸工具,傾斜鐵道更是臺灣唯一、日本首創與東洋第一,但這些運輸系統都因1959年的八七水災後中止....

1910年代是木馬時期,1920年代是鐵道時期,1930年代是索道時期
1910年代是久良栖時代,1920年代是佳保臺時代,1930年代是黎明派出所時代

~以上摘自《檜林、溫泉、鐵線橋:近代八仙山林場的成立與旅行書寫》~







回首頁


1 則留言:

e 提到...

你好 能跟你索取這個軌跡嗎? 預計2月要過去 謝謝